陕北传媒网
  • 新闻热线:0911-2568088
陕北传媒网
首页 魅力陕北延安 榆林 民生 国内 国际 图库 左侧导航 右侧导航

延安

旗下栏目: 宝塔区 黄陵 甘泉 富县 洛川 宜川 延长 安塞区 吴起

【乡村振兴】红都“村”景入画来 农民幸福笑颜开

来源:网信志丹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4-12
摘要:红都村景入画来 农民幸福笑颜开 志丹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侧记 如果把改革开放40年来浓缩成一首壮丽的诗篇,三农必然是意蕴丰富的主题。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近年来,志丹县始终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

红都“村”景入画来 农民幸福笑颜开

——志丹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侧记

      如果把改革开放40年来浓缩成一首壮丽的诗篇,“三农”必然是意蕴丰富的主题。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近年来,志丹县始终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让红都的发展蓝图和人民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如今,走进春意盎然的红都志丹,兴旺发展的产业、生态宜居的乡村、幸福满满的农民,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而这一抹春色,让这幅画卷又多了几分生机。

让“红苹果”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蛋蛋”
 

      “让村民种着果子,包里装着票子,住上舒适的房子,开着漂亮的车子,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是当地农民口中盛传的顺口溜。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苹果产业。

      “去年我的园子有将近20亩挂了果,一部分受冻了,最后只卖了9万多元,今年挂果的达到了30亩,只要不受冻,还能卖的更多呢。”在志丹县永宁镇贺老庄村,66岁的老支书王志昌正在挖烟坑,为春季防冻做准备。

      2007年,借助县上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东风,王志昌积极动员村民栽植苹果树,当年全村就栽了1075亩,他自己带头栽了38亩,随后全村又陆续栽植了412亩,总面积达到了1487亩,基本覆盖了村上所有的梯田地,他自己也在2011年又栽了7亩。王志昌说:“我们前前后后搞了多年的产业,多数没有成功,有了前面的经验教训,加之县上深度考察论证,我当时就意识到苹果产业将是最适合我们的产业,所以从最开始,我们就天天动员,做村民思想工作,大规模进行栽植”。后来的实践证明,王志昌认识非常正确的,如今红苹果已成为志丹农民致富的“金蛋蛋”。

      从2007年起,历届志丹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推进。尤其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苹果产业投入力度,强化技术指导,优化品种及栽培模式,延伸产业后整理链条,全县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示范典型引领作用效果明显,果业配套体系逐步形成,苹果栽植、管理、营销等环节技术日趋成熟,发展势头强劲,果业经济效益明显,在增加群众收入和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上发挥了主要作用。

      2019年,县委出台的一号文件《志丹县关于激励扶持现代农业全面提升的十条措施》更是将志丹苹果产业建设推向了新高度,文件派发的“大红包”(县财政每年预算7000万元用于激励扶持现代农业发展)让全县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增收有了强力保证。目前,全县苹果园面积突破30万亩,去年挂果园达到11万亩,苹果产量达到7.12万吨,产值达到3.08亿元。

      已有的果园见到了效益,让果农们对通过苹果产业致富有了更多的期盼。在双河镇郝岔村,为了让当地苹果产业形成规模,该村在2018年秋通过土地流转,新建果园600余亩,全部为矮化短枝富士苹果,只需3年,便可挂果,让果农更早受益。

      据介绍,2019年,志丹县挂果园面积稳定在12.5万亩以上,优果率达到80%以上,苹果产量达到9万吨以上。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果农4万人次以上,配齐24名(每个镇办2名)苹果外聘技术员,鼓励各界人士返乡创业包建果园。继续加大后整理建设,年内建设1条4.0智能选果线,新增2000吨冷气库,品牌专卖店或直销窗口2个,新建果品交易市场2个,举办、参加苹果推荐会不少于10次。

让优秀人才成为农民的“智囊团”

      人才,是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的一环。农民,更需要一批优秀的人才成为他们的“智囊团”。

      为了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志丹县委实施了培养锻炼年轻的“墩苗工程”和选派乡村振兴特派员的“金穗工程”。

      干部越是年轻,越要到艰苦环境中磨砺能力,越要到基层一线锤炼意志。为加快年轻干部培养步伐,解决年轻干部基层经验不足、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高的问题。志丹县委决定实施年轻干部“墩苗工程”,通过压担子、委重任、出难题,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形成年轻干部往一线配备、向一线倾斜、在一线成长的鲜明导向,为志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看着乡亲们对好日子的期盼就是我到农村工作的最大动力。”曾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工作的高彦云,每年都会下乡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深入农村为农民答疑解惑。2012年成为义正镇玉河村包扶干部后,让他有了多更的时间接触农村,包扶的三年期间,不仅锻炼了他在基层工作的能力,也更加坚定了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念。在看到“墩苗工程”的公告时,高彦云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之后,终于成为“墩苗工程”中的一员。

      “墩苗”历练是新时代年轻干部砥砺奋进、筑梦成长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把基层当成一本无字书,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求教问计,不能眼高手低、浅尝辄止,要真正扑下身子融入基层。更要克服临时心态,要安得下心、沉得下身,多办好事实事。”高彦云说。

      高彦云希望,通过两年的“墩苗”锻炼,他和伙伴们能够不负县委的期望,墩出应付复杂问题的能力,墩出解决信访矛盾、复杂问题的能力,墩出服务群众、擅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墩出产业建设、发展致富的能力,墩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能力。切实让年轻干部们身上有群众味道,说群众话,以饱满的激情活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毅力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墩苗工程”让年轻干部历练的同时给乡村带来了活力,而“金穗工程”也让有经验的科级干部有了新舞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让乡村振兴更有保障。农村工作环境复杂,“金穗工程”的特派员们在工作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协助村“两委”班子,在理思路解难题、办实事的同时,还要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尚,主动参与到返乡创业、精准扶贫、乡村治理和各类合作社建设中去。

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的宜居之所
 

 

      “我们再也不用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了,住在这里就可美了。”“就是的,以前老想着住楼房,现在自己家也有了。”“没事到广场上锻炼锻炼,我们村就是个大公园啊。”在金丁镇胡新庄村的广场上,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村上这些年的变化,越来越宜居的乡村环境,让他们心中满是喜悦。

      走进胡新庄,一排排整齐的二层小洋楼矗立在道路旁,院落干净整洁,道路平整通畅。广场上,人们或三五成群的聊着天,或在健身器材旁做着运动,小孩们在广场中央嬉戏玩耍,一幅悠然自得的景象。

      71岁的王秀萍在吃完晚饭后,便来到广场上散步。“现在条件好太多了,出门就是大马路,儿女来看我很方便。”王秀萍说。她家原本住在马莲台村的窑洞中,2013年的强降雨让家里的窑洞成了危房,移民搬迁后,她住进了小洋楼。但最让她高兴的是,家里有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像从前一样,跑到几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

      近两年来,志丹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部署及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扮靓点、做绿线,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总体思路,对照“三村”创建标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使得该县村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据了解,按照志丹县“三村”共创建设思路,该县对全部村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要求公路沿线和镇区、社区周边、村庄周边无垃圾、无树上悬挂物、垃圾及时清运、环境卫生整洁。对县域公路沿线村庄,要求农户房前屋后闲置地块、道路两侧及村庄空地全部进行绿化,示范村以实施村庄点亮、道路维修、民居改造、卫生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人居环境。

      2017年,志丹县所有村庄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基本达到清洁乡村标准,创建生态乡村3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并且双河镇向阳沟村列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金丁镇胡新庄、杏河镇清界湾、寺洼村被列为全省绿色村庄。2018年创建生态乡村3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2个。保安街道办孙岔村拟申报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现相关资料已申报。

      在双河镇向阳沟村,村民党小兵向记者介绍着自家的卫生间:“去年就改成马桶了,用着干净卫生。”说完他又带记者看了村上的公厕。“以前的公厕脏的人都不想进去,现在改成水厕之后,给过往的村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党小兵说。“农村厕所革命”,正让更多的农民告别了以往臭烘烘的如厕环境。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志丹县将农村“厕所革命”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2018年与农村危房改配套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750户。并且为充分积累“厕所革命”工作经验,在保安街道办酸刺渠村、双河镇向阳沟村、永宁镇崾子川村、顺宁镇白草台村4个村庄开展“水厕进农家”试点工作,共实施完成水厕安装184户。

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初春时节,志丹县义正镇阳洼河村属家湾果园地里,人气盖过了寒气,党支部书记姚小江正领着村上果树专业服务队,给村民们培训防冻技术。

      姚小江说:“发展产业,我们党支部始终发挥着‘主心骨’作用,班子成员在分片包抓的基础上每人发展苹果产业不少于30亩,并且村三委会成员全部是村果业技术服务队成员,这样既能带领群众,又能服务群众。”  

      2018年3月,姚小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今年26岁的他是全县目前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现在他一边工作一边正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修,他告诉记者,有了更高的学识才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头羊”作用,志丹县委出台了《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提升组织力(2018—2020年)三年行动方案》,在村“两委”换届中,109个村新调整村支部书记、村主任147名,调整率67%,平均年龄43岁,下降7.9岁,女支书主任13名;支委、村委班子成员中大学本科学历46名,其中支书、主任本科学历12名,村级班子整体结构得到历史性改变。并通过集中轮训、外出参观、实践示范等形式“富脑袋”“开眼界”,要求每个村主要村干部带头发展果园至少30亩、其他村干部至少发展10亩。通过“支部+”模式,引进农业龙头企业7个,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365个、认定家庭农场986个,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5.9万亩,真正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形成“支部带头抓产业、党员示范干事业、干群携手兴家业”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志丹县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打造党建驱动产业发展新引擎,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加快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年底,全面消除“空壳村”,每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5万元,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产业中的“领头雁”作用,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动能。

      去年8月,志丹县金丁镇爬子洼村集体经济捞到了“第一桶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的一份子中蜂养殖首次见利。党支部书记尚振良兴奋地说:“仅靠养殖中蜂,村上今年就能收入6万元。还有15亩即将挂果的村集体果园也将带来收入。我们既要过好自家的小日子,也要让村上有好光景。”

      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并率先在延安市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全覆盖,从根本上破解了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难题,有效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为乡村组织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让乡村文明成为农民的新风尚
 

      志丹县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去年,又被确定为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在工作推进中,县上推出了符合县情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具体做法,在新乡贤引领新风尚、家庭会议开出新气象、新时代文明实践“五保障”、“爱心超市”助力志愿服务、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等方面,探索回答出了文明实践的新答卷。

      双河镇向阳沟村地处城郊,交通便利,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村中居住人员年龄老化严重,在日常的公益劳动中,面临着“无人能做、无人愿做、无人会做”的尴尬局面。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启动以来,该村结合村情实际,创新工作载体,采用“爱心超市+志愿服务”的模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加精细化、系统化、标准化。“爱心超市+志愿服务”模式,不仅让群众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换取了日常生活用品,而且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全新精神理念,让困难群众有了自我展现的机会,让年龄偏大、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村民通过做力所能及的事、干得心应手的活,获得了劳动的尊严。村民李桂珍说:“我们邻里之间也越来越和睦,谁家有困难我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如今的向阳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处处可见,独具特色的知青小院也成为了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村支书康永强说:“知青小院是我们文明实践站,每月我们都会在这里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新时期志丹县注重传统乡贤文化继承和发展,提炼新乡贤价值内涵,培育新乡贤文化自觉,重构新乡贤实践逻辑,积极引导“新乡贤”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涵养、基层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全面开展。

      通过推选“红都最美新乡贤”,组建“红都最美新乡贤”巡讲团,制定新乡贤回乡创业政策措施等方法,让新乡贤在广大农村传播了党的新思想、引领了文明乡风、助力了农村新发展、推动了乡村新治理。志丹县旦八镇旦八村75岁的袁继治老人从旦八镇关工委退休后又被返聘,成为旦八镇“新乡贤”。袁继治说:“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今年我将计划在镇上的学校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一丧三年紧,一婚半生穷”在一些农村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令许多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义正镇花石安村通过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在婚丧嫁要事宜中的引领约束作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实现了脱贫攻坚既做加法又做减法、振兴乡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互促互进。

      香烟不超过20元、酒水不超过80元、喝酒菜五凉四热……理事会根据村上实际情况制定菜单和烟酒,需要办宴席的村民需要到理事会提前申请,然后按照规定方可办理。红白理事会会长任智告诉记者,有了统一的标准以后,每家都是一样的烟酒和菜单,攀比心理没有了,一场宴席下来为村民节省了不少钱。”红白理事会从人员选起、开支标准定起、从规章制度严起,有效的刹住了“攀比风”,遏制了“酗酒风”,促成了“好家风”,树起了“新乡风”。

      志丹县的新答卷,既是对文明实践的回答,更让乡村文明成为了农民们的新风尚。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文明,为它着上了重重的油彩,让乡村振兴的发展更加铿锵有力。

责任编辑:稼荣

最火资讯

首页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免责声明 | 供稿服务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