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传媒网
  • 新闻热线:0911-2568088
陕北传媒网
首页 魅力陕北 延安 榆林 民生 国内 国际 图库 左侧导航 右侧导航

文化教育

旗下栏目: 文化教育 环境卫生 黄土风情 魅力乡村 培训研学 行业动态 企业风采 宣传推广 便民服务

一弯唐朝月,一片家国情

来源:延安宣传 作者: 高安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要:羌村,鄜州一个小小的村落,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曾经带着一家老小逃难流落至此。宽厚的陕北收留了他们,因为远离繁华,躲过了胡人的刀兵。

陕北迥异于江南。

在江南,很多名胜古迹沉浸在浓郁的书香里,比如岳阳楼、滕王阁、杭州西湖,只要你站在那里,森然强大的气场使你明白,为什么江南出才子,而陕北多武将。

当然,事情总是有例外的。这些例外,使得世界更加有趣和丰富。江南会有功高盖世的英雄,而陕北,因了一个鄜州,也让粗粝的朔方皴染几笔书香,平添些许秀色。

鄜州,今富县,位于延安南部,属于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沿着葫芦河上溯,是江南水乡般的风景,两岸郁郁葱葱的绿树,似乎把空气都染绿了。稻田里,嫩绿的秧苗好像被梳子梳过,规规矩矩排列成阵。水田里倒映着蓝天白云,一派田园气息,让人想起布袋和尚的诗句: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连片的水稻,让富县颇具江南水乡气质
 

如果说壶口瀑布代表陕北的豪迈气质,那么鄜州则象征着陕北的书香内蕴。因为杜甫曾经来过。

羌村,鄜州一个小小的村落,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曾经带着一家老小逃难流落至此。宽厚的陕北收留了他们,因为远离繁华,躲过了胡人的刀兵。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当我们翻开唐诗,鄜州的月亮仿佛从那时起,就一直照着,照着破碎的人间,照着思念的妻子,照着远行的丈夫。这片月色充满了深情与真挚。千百年来,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今天读来,仍然为之掩卷长思。

关于月亮的诗篇很多,几乎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月亮。月光下,有人看见家国之痛,有人看见故乡,有人看见离人。月光是一个人心上最洁白的白,思念是一个人心上最沉重的重。直到今天,读到这首《月夜》,仍然能够感觉到一种贴肤的亲切。在鄜州,那银色的月光下,铺满了温暖的情意,诗歌的芳香浸润着人们的心灵,仿佛杜甫从未离开。

月色下的鄜州
 

其实他的生活并没有这份诗意。每次想起杜甫,总觉得从异乡到异乡的奔波中,他始终是拖儿带女,步履沉重。从来没有诗人的洒脱与轻盈。

李白的诗里,今日歌咏燕山雪,明日举杯邀明月,到处有朋友,到处有美酒,到处有宠爱,到处有夸赞。他的感情不会寂寞,他居无定所,萍踪漂泊,这是诗仙的风度。一篇又一篇的诗歌被世人争相传阅,从市井到宫廷都有关于他的传说,他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丰富的谈资,连皇家也对他充满了兴趣。总之,他卓然出尘,没有丝毫的人间烟火气息。

而杜甫不是,在他的诗歌里,总有放不下人间的拖累。在很多诗篇里都有家人的影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人是他甜蜜的负担,曾经有禅师看到他负累太重,便劝其遁入空门,但他在一首诗中给出明确的答复:参禅悟法之后,自己钟爱的诗歌可以放下,不再吟咏;一生嗜好的酒也可以放弃,不再贪杯,但是割舍妻子儿女,却是不可能的。就这样,他在拖儿带女的生活里,劳累并享受。

拖累,会让有的人陷入生活的泥淖,逐渐被淹没,可是对于杜甫,诗歌恰似从泥淖中开出的莲花,饱满生动。即使隔了一千多年,仍然能闻到诗歌中的香气,那是人间欢乐的情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认为危难时刻理应报效朝廷,兼济天下。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这是内心的自觉,也是必然的选择。于是,将家人安顿在陕北鄜州的羌村之后,北上效忠皇上。

可是,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在朝廷里虽然谋得一个八品小官,但他很快遇到了麻烦。因救援房琯,不懂得职场生存术,圆润乖巧地转弯,与皇上的意见发生龃龉。他是那种笨拙的人,和这个世界的周旋中,左右都不逢源,无奈,被人家打发出来,只好灰溜溜回家。

为了当官,杜甫曾蜗居长安,多次向皇帝献赋,为贵人写诗。这个官来的不容易,可是,很快就丢了。十年所花费的心思顿时归零。事实上,那些归隐山水的,哪个不曾在名利场中红头热眼地搏过?比如王维、陆龟蒙等等,只是没有赢。杜甫也是一个输家。

那么,只有回家。只有家人是不会厌弃失败者的。回家的路途遥远,他向别人借马,人家不给,只好步行。靠着双脚的丈量,一步步从长安向北,走了好长时间才回来。甫一见面,家人惊怪:你怎么还活着?乱世的重逢让人有一种荒诞感,原以为他已经死了。

位于富县茶坊街道办羌村的杜甫故居
 

虽然在陕北居住时间并不长,仅仅一个月,可是,自从他的双脚踏入陕北,很多事情便有了变化。在避乱岁月,他写下著名的《羌村三首》,自此,陕北便与诗人有了某种关联,不再与诗歌绝缘。直到今天,提起杜甫我们觉得亲切,因为他来过,他写过。这里有他的呼吸,他的歌吟,他的脚印。

从对长安繁华世界的热望追逐,到成都浣花溪旁的寄情山水,他似乎一步一步向后退,退至自己的家里,退至自己的内心。既然兼济天下的梦想难以实现,写诗就成了安顿内心的方式。杜甫有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如今看来,苦吟的背后是欣然。这种难以为外人道的滋味,隐藏在艰难里面。失意漂泊的一生,是诗歌照亮了他,满足了他,也快乐了他。

每次翻阅杜甫的诗卷,总能体味到他的真挚,柔软的心肠使他不仅关注家人、朋友,更关注天下苍生。为他者的痛苦而痛苦,仿佛天下的苦痛都与他有关。而那些诗歌,读来令人眼眶发热,喉头发紧。一千多年的大浪淘沙,这个养不活儿女,仕途上处处碰壁的人,他的名字却留下来,成为历史天空里的一颗恒星。

小小的羌村,因了杜甫的《羌村三首》,它的名字便镶嵌在唐诗里,成为一个诗意的村庄,一个坚硬的存在。每年,总会有一些人,来到这里,追寻他的踪迹,追寻诗人撒播的遗香。

而陕北,也因为他,散发着岁月深处的书香。

 

责任编辑:名稼

最火资讯

首页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免责声明 | 供稿服务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