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传媒网
  • 新闻热线:0911-2568088
陕北传媒网
首页 魅力陕北 延安 榆林 民生 国内 国际 图库 左侧导航 右侧导航

榆林

旗下栏目: 榆阳 神木 府谷 横山 定边 靖边 吴堡 绥德 米脂

淹没沙海上千年的统万城将重现辉煌

来源:文汇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06
摘要:▲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地上建设效果图之一。(榆林文旅供图) 统万城 如今,统万城遗址正迎来新生。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全面、真实、完整地展示统万城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近年来,当地政府正在该遗址附近紧锣密鼓加紧推进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地上建设效果图之一。(榆林文旅供图)

统万城

      如今,统万城遗址正迎来新生。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全面、真实、完整地展示统万城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近年来,当地政府正在该遗址附近紧锣密鼓加紧推进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并积极申报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淹没在沙海中上千年的统万城遗址将重现辉煌!
      榆林文旅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军介绍,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总规划面积42.6平方公里,其中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9922平方米,选址于无定河南岸的沙丘台塬上,可远眺雄浑壮阔的城墙遗址。该遗址博物馆集现代博物馆展陈手段、博物馆文化休闲、历史文化游览、匈奴文化体验、统万城文创衍生产品于一体,打造历史性、科学性、原真性的情境体验,让游客在互动活动中体验统万城遗址的历史,欣赏和感悟统万城遗址的细节和历史文化内涵。
 

▲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详细规划图。(榆林文旅供图)
 

▲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平面图。(榆林文旅供图)
 

▲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遗址核心区鸟瞰图。(榆林文旅供图)
 

▲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整体鸟瞰图。(榆林文旅供图)

      李军表示,榆林文旅将保质保量完成好项目建设,让统万城遗址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影响力,努力将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根据规划,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打造考古遗址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重点突出统万城遗址“唯一性、至高性”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将严格秉承“轻建设、重保护”的原则,围绕文物保护、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生态涵养、城乡统筹等功能业态,力争3至5年将其打造成国内一流的考古遗址公园和我国又一世界文化遗产。其核心工程是建设一座兼顾文物保护和展示的地下式博物馆,博物馆设计采取消隐的手法将建筑体量化整为零,形成一个个相互关联、埋入地下的“宝盒”,形似一个个考古“探坑”,使得游览者仿佛行走在“遗址”之上。
 

 

▲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地上建设效果图之一。

(榆林文旅供图)
 

 

▲统万城遗址博物馆地下展馆效果图。

(均榆林文旅供图)

      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以遗址历史格局为主轴线,总体形成朝阳一轴、一带两片、一城三圈的空间规划结构,“一带”为无定河谷绿洲景观带,“两片”为公共管理服务片区、遗址及其环境展示片区,“三圈”为荒漠草原环境展示圈层、外郭城遗址展示圈层、宫城内城遗址展示圈层。这一建设将对推动陕北乃至黄河大河套地区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在随后举行的”陕北历史遗址群在东西方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统万城观后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在榆林文旅组织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九三学社中央原巡视员孙伟林主持研讨会。
 

▲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编剧王斌发言。

      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编剧王斌在考察后的《手记》中写道:“我召集了一众学者:孙伟林、刘刚、李冬君、施展、王剑利,去参观4300年前的石峁城与1600年前的匈奴大夏王朝的遗址。大家都颇受震撼。其后的学术研讨会,众家各抒己见,阐述之观点也是眼界开阔且独到,显示了思想的魅力。华夏文明是如何形成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又究竟经历了什么?我们现有的历史观是否需要质疑乃至重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仅仅以一个野蛮与文明的冲突就能概括和总結的吗?胜者的一方是否就能以胜者之姿定义过往的历史?在那一片远没有被足够重视乃至挖掘的边疆地区还有多少“故事”依然在沉默着,等待着我们去将它们唤醒......
      “我始终有一份巨大的好奇,这支庞然大物般的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曾在久远的历史中不断留下深刻迹印,甚至其一支几近颠覆了东西罗马帝国,可它们为什么竟会突然消失,甚而连族名亦不见踪影了呢?还有,因为它们的消失,它们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我们就有权利为它们代言而臧否、书写它们的历史功过吗?它们依然在沉默,而我们却在恣意地以我们的理解与观念去形塑它们沉默的身影,问题是,我们(包括西方世界)史书上记录下的它们就是真实它们吗?它们究竟是一个异在的他者,还是它们其实根本就未曾消失,而融汇成了我们文化与生命基因的一部分?是的,我有一份巨大的像悬置在历史时空中的无尽好奇,由此我坚信,人类文明史到了必须被改写的時候了。”
 

▲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系教授施展发言。

      “在古代的中国,中原和草原之间有着极为深刻、深远、复杂的相互构造的关系。你脱离开中原解释不了草原,脱离开草原也解释不了中原,如果没有一个草原史的视野的话,事实上我们不仅对中国史的理解是残缺的,对于中原史的理解都是残缺的。”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系教授施展认为,“一旦把中原和草原相互生存、相互构造的这段历史纳入视野之后,我们会发现,衔接这两大区域的过渡地带或者说走廊地带,才是理解中国的一个中心所在。那么在这个视角之下,陕北根本不是偏远,陕北才是中心,因为这里是我们同时能够理解中原和草原至关重要的一个衔接点。”
      施展认为,草原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始终是一种军事贵族民主制,是一种部落联盟制,在这种情况下,自由、激情、血性,全都可以保留,才有可能通过它给中原一个沉疴尽染的、很颓废的躯壳,注入新的野蛮精悍之血。就戈壁和草原地区来说,从一个角度说,它隔绝了人类的各大文明区,但从另一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戈壁的存在,居住在上面的勇敢的求生的人,它们有了强大的贸易的动力,使得各大文明区以它为中介彼此之间相互联动,成为可能。“古代时,草原、戈壁、绿洲的人,它是各大文明区进行交往至关重要的中介载体。在草原上能够始终保持那种精神驰骋,能够始终保持那种血脉贲张,使得在中原文化衰落之际,草原有机会用它的激情重新注入,就像统万城。”就古代而言,中原和草原之间会形成高度地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刺激、相互生存的关系,而就现在而言,中原地区成为发达的工业社会之后,它使这个社会日益的抽象化,其代价是现代的精神困境都会呈现出来,但在边疆地区仍然可以保留着一种很具体的社会秩序,只有在这个地方能够感受到人,找到内心,而这对人的内心的重新唤起,这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让这个民族重新找到内心,而如果找到内心,这个民族并没有真的丢掉内心,这个内心隐藏在边疆地区,它需要被激活出来,需要被表达出来,需要被启示出来。
 

▲清华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编辑王剑利发言。

      清华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编辑王剑利感言:“我们不能像看故宫、看长安城那样来看待这个城,不能以农耕的思维去想象它,要有一种既超脱于纯农耕的思维,以一种真正的游牧农耕互动的历史节点上的思维去想象它。不仅要看宏观的历史、宏大的叙述,还要看它底层流淌的生命力是什么?它有文化基因的存在,但更多的是深藏在背后的历史遗迹。”她表示,自己将不断的发掘、感知和发现一些线索和文化基因,“看这种文化的生命力流淌的东西是什么?特别期待能把这种历史时空转换当中的特殊位置找到,把这种文化的生命力、生命活力呈现出来”。
 

▲ 自由写作者、独立学术人、《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一书作者刘刚发言。

      自由写作者、独立学术人、《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一书作者刘刚认为,陕北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上,是两个文明混合的地方,它是游牧和农耕两个文明的过渡地带。“原来我们是用中国传统史观来看匈奴。如果我们对匈奴做一个新的反思,就不能再用传统史观来认识,应该把它放在一个全球化的视野里,最起码把它放在天下观来看。”
 

▲独立历史学者、《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一书作者李冬君发言。

      独立历史学者、《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一书作者李冬君说:“统万城非常大,看后很震撼,我觉得它颠覆了我。”她认为,统万城建筑上的先进工艺对人类建筑史的贡献不容忽视。草原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究竟承担着什么样的使命?如何去定位它的历史地位?人的灵性、人的初心从哪里来?人的精神传承是什么?对这些都不能忽视了。“这是历史学视野的打开,你不光站在世界史的高度看这个历史,同时还要关注人的内在的东西。”她表示,将与丈夫刘刚一起,将这些纳入《文化中国的来源》12本书里一个重点,不断地推进和研究。

责任编辑:稼荣
首页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免责声明 | 供稿服务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