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传媒网
  • 新闻热线:0911-2568088
陕北传媒网
首页 魅力陕北 延安 榆林 民生 国内 国际 图库 左侧导航 右侧导航

魅力陕北

旗下栏目:

蔺玮:红旗插上胜利山(散文)

来源:长征杂志 作者:蔺玮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4-13
摘要:红旗插上胜利山 十月的吴起镇清风送爽、艳阳高照,胜利山上的杏叶在秋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格外鲜红。每逢这个时候,吴起镇的人们常常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去观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利山杏叶,凭吊当年在山上参加战斗的红军长征阵亡将士。今年是长征出发70周年

红旗插上胜利山

      十月的吴起镇清风送爽、艳阳高照,胜利山上的杏叶在秋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格外鲜红。每逢这个时候,吴起镇的人们常常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去观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利山杏叶,凭吊当年在山上参加战斗的红军长征阵亡将士。今年是长征出发70周年,来此凭吊的人们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思绪。

      看着满山的霜红杏叶,吴起人似乎又回到了那红色的岁月。​

红军来到吴起镇

      1935年10月19日,对于吴起镇这个小小的镇子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天下午,沿着头道川的崎岖河谷,破天荒地来了那么多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军队。当地的百姓不知这些人是干什么的,身强体壮的都跑到附近的山上躲了起来,只留下老弱病残者在家里。但对于经过一年多长途跋涉的长征红军来说,抵达吴起镇却让他们激动异常、兴奋不已。杨成武将军在《忆长征》一书中是这样记述初到吴起镇的:“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我们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的功绩而命名的小镇,可是走进镇子一看,除了一条小河、一排古老的窑洞之外,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倒是一个窑洞门口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啊,原来这里挂的是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子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

蔡亮国画 《贫农的儿子》

      为什么红军官兵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感到如此亲切,并选定这个小镇作为长征的落脚点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长征红军从江西出发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行军方向和终点。红军到底要到什么地方去,决策者的心里一直踌躇未定。倒是有一件事,促使他们下决心到陕北去。1935年9月18日,长征的红军部队进入甘肃省的哈达铺,意外地发现了一张国民党的《晋阳日报》,报上载有一条阎锡山部队进攻陕北红军根据地的消息:“陕北刘志丹赤匪部已占领6座县城,拥有正规红军5万多人,游击队、赤卫队和少先队20余万人,窥视晋西北,随时有东渡黄河的危险性。”毛泽东看了这条消息后惊喜地说,虽然报纸的内容并不真实,但陕北有刘志丹创建的红色根据地这一点是无疑的。于是,红军改变行军路线,掉头向东,准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早上从铁边城的张湾子出发,行了80多里山路,下午4点多钟到达吴起镇,住在洛河东岸山坡上的窑洞里。到了吴起镇,用红军战士自己的话说就是“到家啦”!

      按说到家后的红军原本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但是宁夏的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又追上来了。毛泽东说,敌人不让我们好好休息,我们也不要让他们好好休息。于是连夜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部署如何消灭尾追之敌。毛泽东对与会的人说:“我们决不能把敌人带进苏区,我们要切掉屁股后面的这条‘尾巴’。要打一个大胜仗,作为给陕北红军的见面礼。”各战区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迅速进入阵地布防,一场大战如箭在弦。

游击队长见主席

      毛泽东到达吴起镇的第二天,就急忙召见了当地游击队队长张明科。张明科原是刘志丹家的长工,后来跟着刘志丹参加了革命。由于毛泽东和张明科的南北语言不通,便在一位“翻译”的帮助下,向张详细地询问了游击队的情况和陕北红军的情况。当毛泽东得知刘志丹被错误关押的消息后十分震惊,立即派王首道、贾拓夫等携电令前往瓦窑堡执行中央先行放人的命令。毛泽东同张明科谈了许多情况后对他说:“你们游击队战士在这里地形熟,让他们给主力红军带路,一来你们学习打仗方法,二来你们多拿一些枪支回来武装自己和赤卫队。”并征询张是否同意,张明科愉快地答应了。在随后的日子里,游击队为红军带路,帮助他们筹备军粮、养护伤兵、掩埋阵亡将士。

魏楚予油画 《毛泽东初到陕北》

      10月21日这一天,吴起镇的天气格外晴朗,毛泽东登上洛河西岸的平台山山顶,站在设在山顶上一棵杜梨树下的临时指挥所,满怀激情地对指战官兵进行战前动员。随后毛泽东对警卫员说:“现在休息休息,枪声打得激烈时不要叫我,到打冷枪的时候再叫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枪声渐渐清冷下来,尾追之敌被击溃。这一仗,共打死敌人600多人,俘虏1000多人,缴获战马、枪支无数。也就是在这次战役中,有200多名红军战士长眠在吴起镇的各个山头,一纵二大队队长李英华同志也永远地长眠在吴起镇这块洒满了英雄鲜血的黄土地上。吴起镇人民为了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将平台山改名为胜利山。事后毛泽东在总结这次战役时风趣地说:“步兵追骑兵,这在我军的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啊!”

      打溃尾追之敌后,毛泽东在吴起镇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周恩来等。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政治报告,随后又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决定向南发展,并决定缩短休整时间迅速到甘泉下寺湾,同红十五军团一起,在严冬到来之前,粉碎敌人的“围剿”。可以说,小小的吴起镇,既是长征红军结束围困挨打被动局面的“福地”,也是他们踏上新的征程,投入到新的革命中去的一个里程碑。

      虽然红军在吴起镇居住的时间不长,但是那种军民间的鱼水深情至今还让吴起镇的百姓深深怀念。

      那年,当吴起镇的老百姓知道红军就是刘志丹常说的自己人后,躲藏在山上的人陆续回来了。他们抬着猪、羊慰问红军。红军也不顾疲劳和饥寒,帮助群众挑水劈柴,医务人员还给生病的老人打针吃药。红军纪律严明,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照价赔偿。农民张宪杰怎么也忘不了,红军烧裂了他家一口水缸,硬给他赔了两块银元。宗维珍家的猪食槽被红军受惊的马踩坏了,也赔了一块银元。最让人感动的是,徐特立在吴起镇后街察看地形时,发现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小孙子跌入洛河中,便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将二人救起。

为民除害打土匪

      当红军了解到盘踞在吴起镇三道川川口豹梁寨子的张廷芝是当地最大的一股反动武装,人民对他们痛恨至极时,便决定拔掉这个反动堡垒。张廷芝寨子修筑于1912年,占地面积十多亩,寨内设有水牢、旱牢、蝎子牢,最多时曾住过1000多人。长征红军到达吴起镇时,张廷芝的大部分民团正在安边一带,驻守寨内的是张廷芝的叔父张六、张七弟兄俩,共带有100多人,武器有迫击炮两门,长短枪百余支。在吴起镇战役结束的第二天,左权参谋长便派人攻打寨子,堡垒很快被攻破,张六、张七连夜逃跑。红军打开寨子内张家的粮仓,将400多石粮食除一部分补充军队给养外,其余全部分给了当地劳苦百姓。

      毛泽东在吴起镇住了短短几天,就同这里的广大群众和游击队组织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派人给游击队送去枪支弹药,还留下一些红军干部搞地方工作。毛泽东在即将离开吴起镇之前,又一次召见了游击队队长张明科。毛泽东将张明科叫到自己的住处,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德国制造的手枪和用布包着的30发子弹对张说:“我们要走了,这支手枪留给你作纪念”。张明科接过手枪,激动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后来张明科一直将这支手枪珍藏在身边,建国后献给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住了一个多星期,陆续于10月底经保安南进,到甘泉下寺湾同红十五军团会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

      红军长征来到吴起镇已是70多年过去了,许多老红军也已作古,但对吴起镇的儿女们来说,仍然像昨天的一幕时刻难忘。他们怀念那段红色岁月,怀念那支红军队伍,怀念领袖毛泽东。每年秋天,吴起人总要来到胜利山,用珍藏红色杏叶的方法,寄托他们对先烈们的无限哀思和深切缅怀。今秋更是如此,因为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明年,又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70周年,吴起县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现在,吴旗人民已开始了深深地期待,他们盼望着那个神圣节日的到来。

(选自《长征》2012年第一期“红向标”栏目)

(责 编:李尔莉)

个人简历

      蔺玮,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吴起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吴起县作协副主席。业余爱好文学,在省内外各种征文大赛中获奖,文章散见于《人民法院报》《延安文学》《延河》《西部散文家》等报刊杂志,2011年,出版散文集《面对长城》一书。

责任编辑:

最火资讯

首页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免责声明 | 供稿服务 | 网站地图